日本央行(BOJ)新任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發起了一場貨幣政策革命。他為20年的謹慎姿態(在此期間日本央行宣稱自己無力結束通縮)畫上句號。安倍晉三(Shinzo Abe)首相在兩年內實現2%通脹的目標雄心勃勃,現在黑田東彥拿出一套大膽的政策來達到這一目標。問題是這一政策能否奏效?我的回答是:就其本身而言,不能。日本政府必須輔之以徹底的改革。
4月4日,日本央行宣布采取“量化和質化貨幣寬松”政策。日本央行承諾將貨幣基礎擴大一倍,并將其購買的日本國債(JGB)平均到期期限延長一倍以上。貨幣基礎每年將增加60萬億到70萬億日元(6060億到7070億美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3%到15%),日本央行所持的日本國債平均到期期限將從3年延長至7年。此外,日本央行還表示,“只要有必要,就將繼續實施量化和質化貨幣寬松”。
這不是“直升機撒錢”,因為其意圖是在經濟復蘇的時候逆轉貨幣擴張。這也不是像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那樣直接購買海外資產。用Fulcrum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加文?戴維斯(Gavyn Davies)的話來說,這是“大劑量操縱內部資產負債表的操作”,旨在鼓勵金融行業從日本國債轉向其它資產,提高實際資產的價格。然而,較低的匯率肯定是希望的結果。
您已閱讀27%(552字),剩余73%(15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