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爾夫人走了,一位倫敦的中年女士對BBC說,這個女人讓我的青春歲月成為一場悲劇。在英國,對于撒切爾夫人的評價,如果與她的政治生涯結合起來,她幾乎是一個惡名不斷的女人。所謂鐵娘子(謝謝蘇聯人的創造),更加確切翻譯,是悍婦。有趣的是,在中國政治傳播中,幾乎所有有一點點女權意識的女性,把這個名字作為來自遙遠的英格蘭的鼓勵。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這個飽含男權社會歧視的標簽,居然被引以為驕傲的鞭策之語。
回顧撒切爾夫人的一生,她的政治早期頗為坎坷,兩次參選議員失利,入閣之后,出任教育大臣,做到了要辭職走人的邊緣。憑借機遇與斗志,她趕走了前任希思,在英國80年代初期的經濟衰退中,憑借福克蘭島之戰的勝利,挺過了第一屆糟糕的任期,在第二屆首相任期中,她對北部英格蘭地區,痛下殺手,1984年,她對煤礦工業的鎮壓力度,放到中國的標準里,不亞于對一場春夏之交動亂的鎮壓。私有化政策,相當于完成了一場小規模的“中國國企改革”。
在國內經濟企穩同時,她轉向國際政治舞臺,她以女性的身份,告訴男人怎么樣搞政治,她讓政治暴力變成有韌性的博弈,砸開了柏林墻,摧毀了鐵幕,攪動歐洲一體化的不確定性。她毫不猶豫地支持親英的南美獨裁政權,批評曼德拉是恐怖分子。可惜,今天英國的男性政客們,享受她的改革帶來的經濟制度遺產和政治藍圖之余,極少有政治家敢于繼承她的政治勇氣,今天的國際舞臺,也完全失去了80年代的戲劇性,只留下丑聞和沉悶的幕后操作。
您已閱讀30%(607字),剩余70%(13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