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有五千年的不間斷的文化傳統。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其所以中華民族能夠維系五千年之久,一個重要原因是百姓之間的關系是良好的,是有利于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人們之間遵從不彼此傷害,而且互敬互讓、禮貌相待的原則。如果我們提倡互相斗爭,把斗爭深入到每個家庭、學校、單位,中華民族早就自我滅亡了。幾千年來中國人遵循的規則就是“溫,良,恭,儉,讓”五個字。它非常恰當地規定了人與人相處的原則。一個具有這五字修養的人,是溫和的,善良的,對別人恭敬的,講究節約的,不事夸張的,而且是謙讓的,不爭先恐后的。如果我們周圍接觸到的人都具有這五字修養,我們一定生活在一個和平,友好的環境里。不會有傷腦筋的爭端,更沒有對自己安全的威脅。
其實,這種講究人和人相處的道理,在各種不同的文明中都是存在的。比如在英國,人民講究紳士作風。所謂紳士作風和“溫良恭儉讓”差不多,不過更在乎外在的表現,不像我們所崇尚的更注重內在的修養。但不管是外在表現也好,內在修養也好,其結果都是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它保證了我們生活的安定、有秩序、不受傷害。
沒有了這五個字,會是什么結果?看看文化革命的慘痛教訓。用暴力代替了溫和,用丑惡代替了善良,用蔑視代替了恭敬,用張揚代替了節儉,用斗爭代替了謙讓。這是全民族的浩劫,是全社會痛苦的極大化。十年“文革”中斷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拔母铩焙笾袊惯^來向西方學習人與人相處的規則。開始學習講“謝謝你”(thank you)“對不起”(sorry 或pardon me),“請原諒”(excuse me)。文革中從來不講“謝謝”,不講“對不起”,更沒人會講“請原諒”。盡管回過頭來學了西方,我們還遠遠沒有恢復到“文革”前,或解放前的人際關系。馬路上常常能看到人與人吵架,城管打人,張口罵人。更不用說,開車罵人,搶行,不排隊,板著面孔訓人,把“溫良恭儉讓”遠遠拋在了后面。今天我們不但要撿回溫良恭儉讓,更要加以發揮,我認為,最重要的發揮是把這個中國的優秀傳統推廣到國際關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