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選舉之后,有人祭出一項舊理論:當前結果的根源不是國內問題,而在于外部單方面強加的緊縮政策。他們表示,“緊縮航線”已經碰壁。按這一思路,實施借貸支持的支出計劃,便可以輕松實現增長。
這是錯誤的,原因有二。第一,盡管經歷了種種艱難,但受危機沖擊最嚴重的歐元區國家,都選舉產生了實行穩健政策、力求恢復穩定的政府。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希臘都是如此。目前,塞浦路斯也已宣布實行結構改革。在意大利,就連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也支持馬里奧?蒙蒂(Mario Monti)的改革計劃,盡管為時已晚且有敷衍意味。
第二,聲稱在緊縮與增長之間存在一個選擇,作為一個政治口號或許管用,但面對現實問題卻不管用。那些辯稱緊縮與增長絕不相容的人,聲稱只能通過借新債來實現增長。但我們早就知道,國家靠借錢維持支出,充其量只能帶來曇花一現的刺激效果,不能為持續增長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如果借債水平不斷上升,關鍵時刻——市場作為債權人對債務可持續性失去信心的那一刻——遲早要到來。畢竟,對一國政府來說,再沒有比依賴金融市場更糟糕的事情了。
您已閱讀32%(474字),剩余68%(103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