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著名學者認為,如果承認腐敗的普遍性,那么,不算老帳,以某個時點為界,既往不咎,在進行財產公示的同時,進行有條件的特赦,就可解決存量巨大的非法既得利益的阻力,換取政治改革;而對繼續腐敗,則嚴算新帳。
但筆者認為,這些建議的愿景令人向往,但卻未能認清社會主觀意識在短期內的客觀性,是不切實際、不可行的。討論財產公示和特赦制度,還需在當今的政治制度、社會意識的基礎上,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
這些建議首先遭遇的問題是,如何達成對現實的共識?特赦制度無疑是針對普遍性的貪腐的。只有存在普遍性的貪腐,尾大不掉,特赦這種妥協才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在現有制度和宣傳口徑之下,這一點是否能得到承認,就是一切的前提。
您已閱讀8%(304字),剩余92%(365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