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為中國各界的共識,正在召開的中國“兩會”亦再度聚焦于此。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在新著《大轉型》中指出,當今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已非要不要進一步改革,而是早改或晚改、如何改和向何處改。值其中文繁體版出版之際,FT中文網獲得授權,獨家刊發其序言。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
經過1978年以來30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當今中國大陸社會已經走到了一個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經歷了30多年超過9%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增速已顯下移跡象,而發現新的經濟增長源泉,已成了中國政府新領導人乃至社會各界所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另一方面, 當今中國社會中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政府官員腐敗大面積發生而屢治不果,商業誠信缺失,因收入分配不公、農民土地失地、環境污染等原因所造成的經濟社會問題的不斷發生和積累,萬人以上的群體事件此起彼伏,也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現實要求。
您已閱讀5%(384字),剩余95%(76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