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各監管機構的重頭戲就是消除“影子”。這里的“影子”是指銀行業中一個比較隱蔽、增幅驚人的領域,有人可能認為其增長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10年前,新增信用中由非銀行機構或正規銀行的表外工具提供的僅占10%,而如今這一比例已升至近50%,凸顯出“影子”銀行業務增長之迅猛。
樂觀者認為,“影子”銀行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件好事,能夠促進金融體系走向成熟——利率水平將擺脫政府控制,風險與回報的匹配度也將有所提高。但對悲觀者而言,“影子”銀行是一個隱患,可能引發一場中國式“次貸危機”。
當然,樂觀者太不敏感了。多方面證據顯示,通過這種非規渠道籌集到的資金,大部分都投向了不值得投資的項目上??梢哉f,“影子”銀行是中國政府各項政策相互矛盾的畸形產物。一方面,中國政府希望銀行業具有健康的財務狀況,同時存貸款利率受到嚴格控制。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追求經濟高增長,而這需要大量未經嚴格審核的信貸作為支撐。結果導致金融體系中產生了一個界限模糊、監管不足的部門,該部門如今控制著約20萬億元人民幣(合3.2萬億美元)的資產,相當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此比例是2008年的4倍。
您已閱讀25%(490字),剩余75%(14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