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在海外市場上引發關注,被認為是“21世紀國際金融業最重要的機遇”,香港、新加坡、倫敦爭當人民幣離岸中心。從地緣因素看,香港近水樓臺先得月,無疑將成為離岸人民幣最重要的集散地。但若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應當承認,倫敦才是人民幣國際化真正關鍵的舞臺。
倫敦之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從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看,根據有關研究,倫敦排在紐約之前,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金融中心;紐約第二,香港、新加坡分列三、四位。倫敦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也為全球最高。其中,倫敦市場發放的國際信貸約占全球的20%;倫敦證券交易所(LSE)交易的證券中,約有50%為外國證券;倫敦外匯市場是世界最大的外匯市場,交易量約占全球的1/3;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是全球最大有色金屬交易所,已被港交所收購;倫敦金融城的勞合社則為全球最大保險業中心,2/3的業務來自海外。從排名和數字來看,人民幣若能登陸倫敦形成離岸的歐洲人民幣市場,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此前幾個主要幣種的國際化過程中,倫敦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比如美元,上世紀50年代初,由于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以及美國成為重建后歐洲的最大出口市場,大量的美元存款流向歐洲,尤其是倫敦,形成“歐洲美元”。這為美元的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后,由于美國持續的貿易逆差,“歐洲美元”逐漸擴散到全世界,這才有了美元當前的“本位貨幣”地位。從這段金融史看,美元國際化始于倫敦。
您已閱讀35%(611字),剩余65%(111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