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外國觀察人士帶著困惑而失望的眼神關注著美國的預算鬧劇,他們不明白一個似乎擁有一切資源的國家怎么會將財政事務管理得如此混亂。根本的問題不僅僅在于公共債務水平過高,也不僅僅在于顯然不可持續的老年人福利項目,還在于選民對政府政策方向產生了嚴重分歧,而人口變化和經濟增長持續疲弱又加劇了這種分歧。人們不可避免地認為,今天的預算紛爭只是一場長期戰爭中的一個小規模沖突,這場戰爭不會很快塵埃落定。
美國必須盡快回答一系列關鍵問題。例如,如果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全球的占比在50年內從如今的約20%降至10%,它還應該繼續努力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嗎?美國每年的防務支出占GDP的4%以上,大致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奧巴馬(Obama)政府在其財政計劃中預計,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將會帶來“和平紅利”。共和黨合理地辯稱,指望這種“安寧”持續下去是不現實的。最起碼,如果軍事開支持續下降,那么在應對新威脅時有足夠的財政能力來擴大軍事支出就變得愈發重要。同樣有必要指出的是,如果說美國會被迫將“世界警察”的位子讓給其他國家,比如說中國,那么外國人可能不會再像現在這樣渴望購買美國的國債。
另一個巨大分歧是圍繞如下問題產生的:相對于各州和私人部門而言,聯邦政府究竟應該提供何種服務。在這方面,有許多“低掛的果實”。與美國經濟的許多其他部門相比,政府部門的生產率提高一直非常緩慢。去看一看美國許多城市的小學教室,你會誤以為自己穿越了時空。經濟學家多年來一直青睞的一個構想是教育券制度,但它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到底會在多長時間內成為在線教學和計算機閱卷的障礙?在線教學和計算機閱卷最初是傳統教育結構的補充,但最終成為了后者的重要替代品。這方面的分歧是巨大的,其對財政的影響同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