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國內外都面臨著巨大挑戰。然而其財政狀況卻算不上什么大問題。這樣說可能會引起很大爭論。如果只看華盛頓的辯論情況,人們可能會以為聯邦政府快要破產了。然而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是的,美國長遠來看的確面臨財政上的挑戰,不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其低效率的醫療體系成本激增造成的。是的,美國在財政政策上陷入了激烈爭論之中,不過這是源于有關政府應扮演什么角色的哲學爭論。是的,美國確實在暫時背著巨大的財政赤字運轉,不過這是金融危機的結果。
先從中期前景說起。美國預算與政策優先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本月發表的一篇文章被廣泛提及,在這篇文章中理查德?科根(Richard Kogan)聲稱:“政策制定者在今后十年能夠將公共債務穩定下來……還能額外減去1.4萬億美元赤字”。這一樂觀的中期展望是受到經濟復蘇形勢和政策手段——特別是2011年8月生效的《預算控制法案》(Budget Control Act)和本月生效的《美國納稅人救助法案》(American Taxpayer Relief Act)——雙重鼓舞的結果。此外,在利息支付上節省下來的開支令政策制定者能夠進一步縮減1.2萬億美元的赤字。即使按照最悲觀的假定,假設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只有4%,以上數額也將占預期GDP的0.6%。
按照這種假定,債務對GDP的比例將會穩定在大約73%。這一比例難以承受么?答案是否定的。以當前的實際利率來說,維持這一比例的成本將會是零。即便實際利率上升到比如說3%,扣除物價因素后的財政成本也只有GDP的2%。這種狀況是完全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