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加入英國《金融時報》,到今天差不多整整25年了。記得之前曾有一名比我早來的同事向我透露:“告訴你一條經驗,不要在這里待超過五年,否則你就會永遠待在這里了。”
不過,神奇的事情不是我現在仍然待在這里,而是這里的管理培訓生項目仍一如往昔。而在埃森哲(Accenture)和蘇黎世保險(Zurich Insurance)等規模更大的企業里,管理培訓生項目雖然規模更大,但也同樣一如從前。
然而,企業的管理培訓生項目目前面臨許多威脅。有人指責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來做管理培訓生,是把他們作為廉價勞動力。而企業董事會擔憂的風險則恰恰相反:管培項目成本很高,投資的對象卻流動性極大。英國《金融時報》近期的一名管理培訓生說,一些在其他公司做管理培訓生的同齡人對管培經歷持一種“徹頭徹尾的犬儒主義”看法。他們將管培經歷視作跳板,憑借這塊跳板,他們可以先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這樣公司,然后再進入一家更理想的公司。而那些留下來的人搞不好會變得眼界極其狹隘,奉行死板的管理文化。最近一篇針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近來一系列事故的評論文章指出,BBC的問題就在于此。因那些事故而不得不黯然離職的BBC總裁喬治?恩特威斯爾(George Entwistle),本身也曾是BBC的管理培訓生,而且自那以后一直待在BBC。
您已閱讀29%(544字),剩余71%(13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