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經濟學家佐爾坦?鮑茲(Zoltan Pozsar)幫助改變了政策制定者對金融世界的看法,當時他與紐約聯儲銀行(New York Federal Reserve)的同事一起繪制了一張有關影子銀行的巨幅掛圖。令人吃驚的是,這是第一次有人利用詳細圖表顯示金融流動。通過這種方式,紐約聯儲銀行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金融業存在的重要意義——以及政策制定者需要反思金融生態系統運轉(或失靈)機制的原因。
如今,鮑茲已離開紐約聯儲銀行,并與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前投資大師(也是“影子銀行”一詞的發明者)保羅?麥卡利(Paul McCulley)合作,試圖解決另一個問題。但這一次,他們想要“繪制”的地圖并非證券化,而是“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或者定量寬松(QE)。
鮑茲和麥卡利辯稱,就像5年前需要反思金融一樣,現在我們應著手繪制一張新的央行心理地圖。盡管人們普遍認定央行保持獨立性永遠是件好事,但他們辯稱,這一觀念站不住腳。他們堅持表示:“只要存在長期債務周期,央行獨立性將只是一個站點,而絕非終點站。”雖然此斷言將讓一些評論人士感到恐懼,但央行心理地圖會及時成為一種引發辯論的工具;鑒于美聯儲內部關于定量寬松政策優點的分歧,以及歐洲經濟萎靡不振給歐洲央行(ECB)帶來的政策難題,它更會是這樣一種工具了。
您已閱讀33%(565字),剩余67%(11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