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在中國有派發紅包利是的傳統,尤其對于新一屆中央政府而言,不少地方政府是或有此盤算。不過如果指望新一輪放松就此到來,那么如意算盤可能會落空,至少目前跡象顯示對地方融資正在收緊。
日前,中國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規違法融資行為的通知》(下稱463號文),要求地方政府停止融資中的違規集資、回購、擔保等行為,而且細化了地方政府合法合規注資融資平臺的操作,使得以往地方政府通過注入公益性資產、土地來包裝融資平臺的做法受阻。
這并非地方融資平臺第一次收緊風聲,事實上也成為數月來乃至近些年以來中國監管層對于地方融資收緊的舉措后續。463號文的出臺,不僅使得以往地方融資平臺中很多技巧難以為繼,也使得融資平臺的資產要求以及渠道成本面臨提高可能。譬如,文件明確要求不得將政府辦公樓、學校、醫院、公園等公益性資產作為資本注入融資平臺,地方政府將土地注入融資平臺公司必須經過法定的出讓或劃撥程序,不得將儲備土地作為資產注入融資平臺公司。
您已閱讀16%(428字),剩余84%(216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