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去年曾指出,外包“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已基本過時”。通用電氣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Louisville)的Appliance Park歷史悠久,該園區即將新增數條生產電冰箱、熱水器以及洗衣機的裝配流水線,將以往外包至中國以及墨西哥等地的工作崗位回遷到美國本土。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對于這輪“回遷潮”大加贊賞,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哈爾?西爾金(Hal Sirkin)則預言美國將迎來“制造業復興”。即便來自華盛頓的消息充滿了不加節制的政治冒險氣息,這條來自產品實際生產者的新聞也足以振奮人心。
那么美國制造業是否真的復蘇了呢?或許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擯棄這個想法。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制造業都經歷了持續的相對衰退。來自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1980至2010年間,德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30%下降至21%,而日本則從27%降至19%。但也有少數國家屬于例外。瑞典1992年國內發生金融危機以后,其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總產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并且在此后的十幾年里保持了這一態勢。
問題的關鍵在于,瑞典實現制造業復興的條件在美國是否具備?第一大條件是本幣走軟。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提供的數據,瑞典實際有效匯率在1992年到達頂點后下滑了27%。而美元匯率自2002年到達峰值以來,現已下跌了21%,足以產生顯著影響。2000年美國的工資水平是中國的近22倍,但到2015年這個倍數料將降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