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煤礦商的形勢相當不錯。合同定價管制剛取消一個多月,煤炭行業領先企業的股價就平均上漲了五分之一,跑贏上海股市大盤漲幅。但考慮到目前的供求狀況,此輪上漲行情的理由并不充分。
煤電改革使得礦商和公用事業企業在簽訂所謂的重點合同時不必再參照政府指導價。過去,至多三分之一的電煤合同是通過這一機制簽訂的,中國政府經常使用指導價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能源價格上漲。一般合同煤價目前略低于現貨價格,但在中國煤產量最大的山西省,一般合同價比去年的重點合同價高出每噸20元人民幣。花旗集團(Citigroup)認為,每噸高出的這20元人民幣,將使中煤能源(China Coal Energy)的每股收益提升8%,中國神華(China Shenhua)的每股收益可提升3%。
然而,盈利狀況還將取決于煤價的長期走勢。而長期走勢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樂觀。在全球最大的煤炭港秦皇島,煤炭現貨價約為每噸635元人民幣,比一年前的最高價低三分之一。同時,盡管冬季煤炭需求較為強勁,但煤價卻較夏季的低迷期無甚改觀——夏季的減產最終為煤價提供了支撐、使其不再下跌。但如今,中國煤礦商迫切地想提高產量。杰富瑞(Jefferies)估計,到2015年,中國最大產煤地區的總產量將增加約五分之一,也就是4.5億噸,而屆時中國潛在需求量的增幅將不足1億噸。此外,山西向外運煤的瓶頸也正在緩解,多年以來幫助推高煤價的恰恰是運輸瓶頸。結果似乎是,除非經濟出現強勁復蘇,否則國內煤價和海運煤價肯定會下跌。
您已閱讀77%(628字),剩余23%(18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