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是張維迎2012年12月29日在人文經濟學會成立典禮上的講話。人文經濟學會由經濟學家茅于軾先生發起于2012年7月,旨在推廣人文經濟學,促進人文經濟學的研究、交流與應用。目前共有茅于軾、張維迎、陳志武、王巍、陳浩武、胡釋之、岑科、傅小永、劉業進、雒亞龍、周克成等十一位理事成員。本文由人文經濟學會授權FT中文網刊發。
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見到茅老師,他就給我講數理經濟學,今天他給大家講人文經濟學。我不想太細評論他的觀點,因為他的好多觀點我都很贊同。有時候,他的好多觀點,包括在座聽眾不一定聽得特別明白。但從我三十年的跟茅老師交往的經驗來看,他的好多觀點非常深刻,有些是自己悟出來的,不是借鑒別人的東西,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點。
我把茅老師講人文經濟學和發起人文經濟學會理解為中國新的啟蒙運動的開始。經濟學是研究什么的?茅老師越來越走向人文經濟學以后,我感到經濟學是研究人與人之間怎么更好地合作。當然這也不是什么新問題,人類有史以來都在探討這個。從思想角度看,人類有兩個500年對這個問題的貢獻最大,當然了,這遠遠超出了我們經濟學范疇。第一個500年就是公元前500年開始的所謂軸心時代,從孔子到耶穌,那個時代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出現了偉大的思想家。另一個500年是從14世紀的文藝復興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
您已閱讀18%(556字),剩余82%(26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