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歐盟(EU)和美國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者至少朝著這一目標展開嚴肅的談判。之前,雙方曾有多次機會簽訂協定,結果卻因棘手的監管或補貼問題而未能成行。但明年的情況將有所不同,從經濟上講,此事的緊迫性將會加大,從政治上講,此事遇到的障礙將會減少。歐盟和美國都迫切需要加快經濟增長。貨幣政策基本上已經用光了,而財政政策將會收緊。如今只剩下貿易了,也就是通過取消關稅(更重要的是取消許可證制和反傾銷措施等非關稅壁壘)來擴大市場。難怪奧巴馬(Obama)政府積極向西方宣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并在東方提出美歐簽訂貿易協定的前景。
美國似乎終于認識到,歐洲的經濟影響力是一項戰略資產。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11月底的一場講話中表示,“美國不是在將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而是在與歐洲一起將重心轉向亞洲”。歐盟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最大的貿易與投資伙伴,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打造真正的跨大西洋市場,能夠強化跨大西洋政治與軍事聯盟,并有助于美歐協調針對亞洲各國的政策)。它還在大西洋盆地創造出一組新的可能性,改善與非洲及南美的關系,促進相關各方間的貿易與投資。最后要說的是,在美國能源出口實現增長后,歐盟可能成為美能源出口的重要出口市場之一。
對于陷入困境、眼睛只盯著緊縮和政治斗爭的歐盟各國領導人來說,對美貿易額擴大以及簽訂新的跨大西洋長期協定產生的象征意義,可能成為挽救他們政治命運的“救生索”。這將使得他們能夠向歐盟消費者以及至少一部分生產者提供某些新的東西。此外它可表明,美國將長期押寶于歐盟——正如其1958年以來一直做的那樣。與此同時它肯定還意味著,美國長期押寶于歐元區的存續和真正擴張。這一切意味著,如果歐洲各國政府打算樹立政治意愿、直面曾使早先美歐達成貿易協定的努力陷于停滯的農業游說組織和其他游說組織,現在正是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