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悲慘的年份,悲慘到足以被載入史冊。另外,今年還出現了產量不足的情況——要知道,近五十年來,世界葡萄酒市場一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
比起美國西海岸來說,歐洲的生長季節簡直可以用糟糕來形容。一月底和二月初期間,當很多種植者為迎接春季的到來而在葡萄園中剪枝時,猛烈的冷空氣席卷了歐洲,溫度居然驟降到足以凍死葡萄植株的地步,如此的低溫在地中海氣候下實屬罕見。春季雖然猶抱琵琶半遮面地緩緩到來,但與之同來的降雨量卻未能有效地對水位提供足夠的補償;六月是葡萄植株生長階段中最重要的開花期,結果天公卻頻頻變臉,對產量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這樣惡劣的天氣情況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葡萄果粒小得可憐,座果非常不均勻,果串數量也相對較少。
眾所周知,為了保證出品的水平,很多非常注重品質的葡萄酒莊園在葡萄種植過程中都會投入大量勞動,包括剪去多余的果串來保證最終果實的濃郁度。因此,可能會有人想當然地認為惡劣天氣造成的產量降低也可以提高果實的質量。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為座果不均勻導致了同一果串上的果粒大小不一,成熟度相差很大,采摘時間難以確定。
您已閱讀18%(464字),剩余82%(211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