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蕭條開始之時,政府遭遇產出銳降,卻不知這些產出是什么。
當時尚未發明美國國民賬戶,因此胡佛(Hoover)和羅斯福(Roosevelt)政府依據零碎的證據制定政策:股價走勢、貨車運輸量、某些公司的生產數據。缺乏可靠的經濟衡量指標引發了一場小型革命。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率領經濟學同行創造出了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以及其他更多數據。
如今,在此次金融危機之后,我們面臨這樣的問題:現在是否可能會爆發一場新的庫茲涅茨革命?一方是思想家們呼吁編制覆蓋整體經濟領域的金融風險數據,去年他們成功促成了美國金融研究辦公室(US Office of Financial Research)的設立。另一方是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負責金融穩定事務的執行理事安德魯?霍爾丹(Andy Haldane),上周在美聯儲(Fed)杰克遜霍爾會議上發表演講時,霍爾丹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看法,認為新庫茲涅茨理想可能是一個陷阱。
您已閱讀21%(422字),剩余79%(15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