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實際結果經常不及市場預期的中國經濟指標,人們應作何理解?最新數據是8月份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9月3日,該指數進一步向下修正,顯示企業開展制造活動的意愿降至9個月低點。
今年GDP增速可能低于中國政府制定的7.5%目標,這將是20年來最低水平。極端悲觀者預計中國經濟將經歷預期已久的崩潰,而其他人則認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更良性的著陸。一些人主張讓這個周期自行發展,不要再出臺一輪刺激舉措從而造成扭曲。還有一些人則關注長期存在的對經濟再平衡的擔憂。
面對這種眾說紛紜的局面,人們要記得,中國經濟放緩是較長期結構轉型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節奏混亂的“擴張-緊縮-擴張”政策周期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切始于4年前的6000億美元刺激計劃,之后為了抑制經濟過熱中國收緊了政策,而在過去半年里,為應對歐元區危機和美國復蘇疲弱的影響,中國則實行了溫和擴張政策。
您已閱讀21%(383字),剩余79%(145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