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放緩和刻意冷卻住房市場的政策,一般不會是推動房地產開發商股價上漲的原因。但這是中國。盡管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今年下降3%,但中國各大開發商的股價卻呈現上漲,其中一家的漲幅高達三分之二。這是怎么回事?
首先,房價漲勢并未真的逆轉。上周數據顯示,在中國國家統計局追蹤的70個大中城市中,7月份有49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而6月份只有25個城市出現上漲。這是自2011年5月以來最大范圍的樓價上漲。樓價上漲(或者即便只是企穩)的跡象,肯定有利于開發商的股價,但是樓價的任何上漲也不可避免地引發有關北京方面出臺進一步調控措施的傳言。上周也不例外:很快就有報道稱,官方正在考慮上調交易稅,或者繼上海和重慶之后,在更多地方試行房產稅。
但是,各項限制措施和價格降溫迄今產生的作用是,迫使開發商更加高效地運營資產,而非依賴價格上漲。比如,根據野村證券(Nomura)的數據,今年較大的開發商在上半年平均實現了年度銷售目標的55%,高于以往兩年的45%。
您已閱讀58%(423字),剩余42%(31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