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此文刊于FT中文雜志《睿》2008年10月號)
每個中國人的面前都站立著一個劉翔:他打破世界記錄后跳上電子計時器,抖動雙腿、張開雙臂說,“我是中國人”;他又高又帥,是個標致的時尚先生,在大城市,每隔一公里都能看到他的廣告牌,他的名字和喬丹、伍茲、貝克漢姆等放在一起;他站在讓中國人、亞洲人蒙羞的田徑場上,有驚險、有忐忑,但總能遠遠地甩下對手。雅典奧運后到北京奧運前的四年里,任何中國人都可以倚靠在劉翔的肩膀上。他跑出了一個自信、張揚又兼具中國傳統美德的賽道,在這個賽道里,百余年來的怯懦仿佛勾銷了,他像是上帝送給中國人的禮物,太完美以致燙手,只能放在“超級國家英雄”的位置上。但是,他退賽了,在家門口的奧運會上。這塊中國人棲身了四年的安全之地,它其實不過是勝負百分之幾秒的競技游戲。咳,我們這依舊羸弱的倚靠和自信。這是第一個劉翔,它的篇幅已足夠長。
這里講述的是第二個劉翔,他是個二十來歲的上海青年,喜歡逛街購物,看港臺電影,憧憬長發女友,喜歡打PS2游戲上的《實況足球》,這里沒有隨意倚靠、依附、捆綁,有完整的個人,如他自己所說“我有七情六欲”。講述者張瑋是一位上海體育記者、劉翔個人傳紀的整理者,也是劉翔的朋友。
您已閱讀6%(511字),剩余94%(756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