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以前(這是漫長的兩年)對希臘進行紓困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與歐元區各國政府以及歐洲央行(ECB)共同努力,而這種努力也成功了。然而,過程并不令人愉快。希臘經濟一直未能達到增長和債務方面的目標,如今又陷入大選后的混亂狀態。除非這種混亂狀態出現較大改觀,歐元區其他借款人也同意幫忙,否則IMF如今就應該考慮“撒手不管”。
一年多以來,IMF明顯在為希臘擔憂。但令人憂心的狀況早已形成,IMF的擔憂本身仍來得太遲:IMF應該一開始就推動對私人持有主權債務的重組,對一個處于困境的僵化經濟體可能取得的經濟增長成績,IMF也應該堅持一個現實得多的看法。
當事實證明對希臘的第一輪紓困不足以達到效果時,IMF又被說服在今年3月簽署了第二輪紓困計劃,只是這一次它疑慮重重。不論人們對希臘債務的可持續性做出了多么樂觀的預測(這種樂觀簡直無可救藥),不論又有多少旨在填平資金缺口的官方資助計劃(這些計劃永遠都不足以填平缺口)出臺,IMF都不應該參與第三輪紓困,甚至不應該繼續為目前這輪紓困出資。
您已閱讀49%(444字),剩余51%(4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