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以并購為生的人當中,對于不同類型的賣家觀點各異。一些買家只會從創始人那里收購;一些人永遠不會碰風險資本家出售的企業;還有一些人只把目標對準陷入困境的企業。
多年來,我從各類賣家手中收購過企業,我的經驗是,關于應該與哪一類賣家做交易,并沒有一條黃金法則,一切完全取決于具體情況。
在股市收購企業涉及龐大的費用,而且受到高度監管。買家不會獲得任何保證,一般會被迫支付現金,對價不得延期。買家很難簽訂排他協議,交易可能需要數月才能完成。但公開上市公司的價值經常被錯估,拖沓冗長的法律程序可能會讓競爭買家喪失興趣。我進行過一些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交易,其中涉及大量工作,但肯定是值得的,因為被收購企業的投資者在接受報價時往往非常短視。
您已閱讀22%(312字),剩余78%(110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