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一批卓有見地的中外政策制定者、學者以及市場從業者齊聚上海,參加一年一度的陸家嘴金融論壇。其時,經濟形勢并不樂觀。歐洲仍在懸崖邊徘徊,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新興市場增長也在放緩。世界經濟仍未從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這場危機發端于美國,隨后迅速波及世界大多數國家。
與其同時,中國拯救世界的希望日趨渺茫,其進口和出口數據都表明了這一點。經濟運行的滯后指標——出口增長強勁,增長率達到11.4%;而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進口則表現得疲軟得多,增長率僅略高于6%。
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學到的一點是,西方金融體系建設經驗的借鑒價值不高。但不斷增長的中國實體經濟正逐漸超出其金融體系的承載能力,雖然迄今為止,該體系仍能夠較好地滿足中國的金融需求。因此,改革不可避免,而控制欲極強的中國政府可能無法掌控改革的過程。對目前體系的既得利益者來說,不論改革的速度或程度如何,這可能都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也可能令掌控改革進程者面臨痛苦的抉擇。
您已閱讀27%(410字),剩余73%(109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