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確概括過去一周倫敦金融城的氣氛?人們非常擔心銀行業聲譽遭受的最新打擊,更重要的是,這可能會削弱倫敦作為一個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在北巖銀行(Northern Rock)遭到擠兌后的五年里,人們可能以為銀行業丑聞對金融城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在這“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指金融城)土地上,因為狂妄自大而造成大銀行興衰起落這類故事人們已是耳熟能詳。但我想,在警鐘敲響5年之后,有關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的丑聞可能終于喚醒了銀行家們,使他們看清了真相。蒸蒸日上的年代結束了。“黃金年代”——有些人大概會這么叫吧——結束了。對銀行業以及金融城來說,未來取決于我們能否樹立正確的模式——重中之重是培育正確的文化——以適應這個充滿挑戰的新時期。
近期曝光的事情不能說明金融城從本質上已經腐化墮落。金融城里有許多優秀的機構(包括一些銀行)。但最新事件確實說明,銀行治理需要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作為全球最大保險市場勞合社(Lloyd’s of London)的主席,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我不想看到銀行業的部分機構再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附帶損害”。
您已閱讀36%(475字),剩余64%(86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