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時刻考驗舵手能力,這一點中國人非常清楚。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正考驗著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考驗著投資者們的信心。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統計顯示,過去30天里,中國的上市公司中有四分之三調低了盈利數字。用高增長掩蓋管理戰略缺陷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隨著人工成本上漲、競爭加劇,企業盈利水平已降至十多年來最低位。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指出,中國非金融企業今年的凈利潤率可能下滑至4%,低于去年的5%。因為庫存管理薄弱,加上需求增長不斷放緩,企業的庫存周轉天數已比去年增加了5天,達到67天。
一些企業(特別是李寧(Li Ning))的投資者們對此已有切身感受。難怪張志勇上周辭去李寧首席執行官職務的消息令他們歡欣鼓舞,李寧股價隨之大漲。張志勇對短期業績的關注,意味著在需求走弱、競爭開始變得白熱化的時候,李寧的分銷商手上積壓了大量貨物。李寧正在大量回購存貨,并大幅降價。李寧的凈收入去年下降三分之二。私募基金集團德州太平洋集團(TPG Capital)目前已介入,試圖讓人們重新建立對李寧的信心。
您已閱讀66%(464字),剩余34%(23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