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終身教授丁學良先生談當前中國政治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前兩篇分別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四條邊界線》和《走活中國政治改革的兩步》。
自從2012年2月初以來,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醒目的現象:全世界最重要的媒體,不論是歐洲的、北美的還是亞太地區的,若是以國家來區分的話,關于中國的報道、分析、評論,上頭版的頻率最高。即便是以前不怎么把中國事務當作最重要話題處理的那些國外媒體,從今年2月份以來,也越來越多地把眼睛盯在與中國相關的事件上。
我們都明白,這個全球媒體“頭版中國”的現象首先是因為今年從2月初開始,中國發生了頗具戲劇性的幾個事件,早年學習傳媒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一不小心,就幫了“中國話題”一個大忙。如果把這幾個事件理一理,可以看出一個更基本的全球深度關切在里邊:國際上眾多的分析家們,包括和國際政治相關的分析,更包括和中國的國內政治和法律相關的分析,都在關注中國最高層的權力轉交以及這種轉交會導致什么樣的社會和經濟變動。國際上的分析家們尤其是主流媒體的日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南海敲定的——中國之所以經常成為國際媒體的頭版話題,歸根到底是北京曾經宣布今年年底要召開中共“十八大”。重慶事件等突發事變之后,“十八大”會不會按期舉行、如何舉行,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和政治流言的溫床。
您已閱讀11%(558字),剩余89%(473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