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希臘退出歐元區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何種影響,人們已經進行了不少的討論。但人們較少討論的是,中國需求(尤其是對原材料的需求)放緩可能對全球經濟的某些部分產生何種影響。
中國需求放緩可能沒有希臘退出歐元區那么富有戲劇性。或許正因如此,才尚未有人創出一個可與“Grexit”(希臘退出歐元區)匹敵的無聊詞匯。(我這里給出一個詞“Chindown”(中國放緩),還有點“keeping one’s chin down”(泄氣)的意味。)鑒于中國經濟的分量及其對某些大宗商品出口國的重要影響,或許我們應該給予這個話題更多的思考。畢竟,與任何人都不希望出現的“Grexit”不同,中國政府實際上已經宣布它打算策動一個“Chindown”。在截止于2015年的“十二五”規劃里,中國明確提出要擺脫以投資主導的、需要消耗大量大宗商品的經濟增長模式,并將年度經濟增長率從近幾年的兩位數降至8%。
對多個經濟體而言,此事關系重大。在過去20年間,許多國家的對華貿易大幅增長。1992年,對華貿易在巴西對外貿易中所占比例僅為微不足道的0.9%。到2010年,這一比例飆升至14%。其他大宗商品生產國的對華貿易也出現了類似的爆炸式增長。對華貿易在巴基斯坦對外貿易中所占比例從2.9%升至13.5%,在印度對外貿易中所占比例則從0.4%升至10.5%。
您已閱讀30%(562字),剩余70%(128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