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游客猥褻中國婦女、俄羅斯籍大提琴手的臭腳與污言穢語、北京警方對“三非”外國人的清查,美國國務院要求持J-1簽證的中國漢語教師限期離境……這些景象的背后折射出中國軟實力的困境。與中國崛起相伴隨的是中國實力的整體躍升,軟實力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軟實力是國家的信譽與形象的結合,需要從點點滴滴做起,溪流入海,集腋成裘。
軟實力一詞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中國學術話語體系之中,以“軟實力”或者“軟權力”為主題的論文高達7300余篇。軟實力,已經從一個學術概念變成公共話語的一部分,作為軟實力學說的提出者,美國學者約瑟夫?奈在中國具有超強的個人軟實力。2007年,軟實力進入中國高層政治的話語之中,構建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的文化軟實力成為中國對外戰略的重要目標。
孔子學院、孔子課堂成為中國發展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4年11月至今,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建立了300多個孔子學院、500多個孔子課堂,發展速度之快出人意料,體現了一種中國速度。對于孔子學院,約瑟夫?奈認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是中國軟實力建設的重要環節。而有些中國學者認為,文化自信心則是中國軟實力構建的關鍵所在,中華文化傳統是傳而不播,孔子學院以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似與傳統不符。
您已閱讀22%(520字),剩余78%(18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