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和希臘的選舉告訴我們,“緊縮計劃疲勞癥”已開始顯現。這并不出人意料。對于許多國家而言,看上去不存在擺脫蕭條、通縮和絕望的可信退出策略。如果歐元區這個貨幣聯盟只是一個一般的固定匯率安排機制,那么它注定會瓦解,就像金本位和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分別于上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瓦解那樣。現在的問題是,歐元區是一個貨幣聯盟的事實,除了延緩瓦解以外,能否發揮其他作用。推動歐元區實行必要變革的最后機會,落在了法國新當選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ois Hollande)的肩上。奧朗德表示,他的使命就是為歐洲帶來“增長和繁榮”。那么,他能否實現這一值得贊許的目標呢?
財政緊縮不會改善正在萎縮的經濟體的狀況。于是,緊縮只能導致更多的緊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資料顯示,從2008年至2013年的每一年,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總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都將上升,而不是下降。希臘的該比率將會短暫下降,但原因僅僅是債務重組。
最觸目驚心的數據是失業率(見圖表)。15歲至25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希臘和西班牙是51%,葡萄牙和意大利是36%,愛爾蘭則是30%。法國年輕人的就業狀況好一些,但形勢也很嚴峻,年輕人失業比例達到五分之一。我們能相信人們將會無限期忍受這種狀況嗎?不能。人們更有可能像在希臘和法國選舉中一樣,再次投出抗議票。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成為一年多來被趕下臺的第八位歐元區國家領導人。
您已閱讀29%(639字),剩余71%(15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