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0年4月加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時,知道自己準備不足,盡管我已經在美國和香港教授經濟學近20年。實際上,極少有人能做好準備:中國經濟規模巨大、情況復雜,各項制度也還處在起步階段。金融危機讓我的任務更加困難,因為它暴露了傳統宏觀經濟理論的缺陷。
我在貨幣政策委員會完成自己的任期后,得到三項根本的收獲。這些收獲對試圖理解貨幣政策如何制定(尤其是在中國)的讀者可能有用。
首先,認定央行是獨立的,是一種無益的迷信。理論上,獨立性是抵御面對競選連任的政治人物的壓力的有效手段。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國務院的控制之下,而不是由自主的銀行職員管理,這似乎意味著中國官員會受到政治沖動的極大影響?;蛟S如此,但中國領導人通常在任時間長達10年,他們會像長期任職的央行行長,如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那樣,重視自己的政策遺產。
您已閱讀26%(370字),剩余74%(105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