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擺脫它們。但“歐元區的動態仍是全球金融穩定的主要風險。近期一些重要的政策措施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一些亟需的安慰,主權債務息差有所緩解,銀行融資市場再度開啟,股市開始反彈。然而,新的挫折仍有可能出現。前面的道路具有很大的……風險,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來保障并夯實金融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GFSR)作出了這樣的進展評估,該機構把最終目標樂觀地稱為“對持久穩定的追求”。很多人將滿足于不那么雄心勃勃的愿望:幾年的穩定就會是意外的欣喜。
此外,IMF上周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給出了理智的建議:“打破低迷的增長、不斷惡化的財政狀況、日益上升的資本重組需求以及去杠桿化之間的負面反饋回路,這……至關重要。歐洲央行(ECB)應實行更多財政寬松政策,以確保通脹步伐符合中期目標,并防范通縮風險,同時亦促進亟需的競爭力調整。另外,……銀行業主管機構應合作……監督并限制其銀行在國內外的去杠桿化操作。”
讓我們歸納一下吧。首先,現在確定風險仍相對容易,尤其是銀行狀況,尤其是鑒于它們與脆弱的主權債務有著密切聯系。其次,增長過于緩慢,而歐洲央行貨幣政策過于緊縮。最后,在競爭力較強的國家,通脹需要上升,以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調整。如果需要IMF從其獲得的額外資源中拿出一部分向成員國提供援助,那么它對歐元區開出的條件就需要與這些主張相符。敲打弱國是不夠的。政策機制本身也需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