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都有一個人出生——或者,這至少是雀巢公司(Nestlé)最新收購行動所暗示的那樣。該瑞士食品集團為購買輝瑞公司(Pfizer)的嬰兒營養品業務支付了120億美元巨款。乍一看,是這家美國制藥集團高價出售了主要生產配方奶粉的營養品業務。可話說回來,其85%的銷售面向新興市場。而雀巢公司清楚知道,后者占有總值300億美元、且每年增長大約10%的全球嬰兒食品市場近四分之三的份額。預計其中一半增長來自中國。亞洲市場的格局確實讓這場交易令人信服。但即便如此,人們難免留下這樣一種印象,即輝瑞以某種方式向這場交易注入了一種類似“偉哥”的東西。
甚至連曾經覬覦輝瑞營養業務的法國達能(Danone),其股票也在與雀巢的競購戰最終敗北后出現了上漲。據瑞信(Credit Suisse)數據顯示,該瑞士集團本次收購出價,在最近幾次營養類業務的收購價位區間(16至22倍于EBITDA)內接近上限,幾乎20倍于2012年預計6億美元的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誠然,如果雀巢實現其吹噓的1.6億美元全年成本協同效應,那這個比率就能降到更適宜消化的16倍。
然而,從另一方面看,純粹專注于嬰兒營養品的業務,都有堅實的增長和強盛的人氣。以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剝離的美國美贊臣(Mead Johnson Nutrition)為例,其2011年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了14%和15%,其股票的預期市盈率達到26倍。而且,鑒于市場對營養品業務的估值,難怪雅培公司(Abbott Laboratories)有意分拆為保健和制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