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法國總統寶座的戰斗還將繼續兩個星期。這場戰斗結束之后,對歐洲的爭奪戰即將開始。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和他在總統大選中的挑戰者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ois Hollande),都承諾將通過大幅調整歐盟(EU)的未來方向,來保障“法國的獨特性”。
法國的多數歐洲伙伴都傾向于對這兩位候選人的政治表態置之不理,將其當作向5月6日決勝輪投票沖刺過程中喊出的犬儒口號。人們料想法國將會在布魯塞爾的會議桌上“表現出理性”。但這種預期有些自負。在上周日舉行的首輪投票中,極右翼和極左翼候選人奪得了近三分之一選票。本次大選已經揭示了法國人對全球化、財政緊縮和國族身份認同存在深重的焦慮,而所有候選人都在迎合這種焦慮。這將會體現于法國在歐洲的行為中。
在關注法國總統大選角逐的30年里,我從來沒有見到過哪一次角逐是在這種不祥的預感和焦慮的背景下展開的。法國人知道他們所珍視的社會模式——優良的基礎設施、醫療水平和退休福利——建立在堆積如山、無法持續的債務之上。許多年來,這只是一個抽象的問題。然而現在,歐盟的經濟危機正在威脅著終結過去的好日子。
您已閱讀26%(479字),剩余74%(139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