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里,如果你的投資策略是“持股”這兩個字,你可能已經賺了一大筆錢。在這三年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回報率達65%。如果你的投資策略里還有“科技”這兩個字(即持科技股),那就更不得了了。以標準普爾500科技股指數來衡量,持有科技股的回報率達116%。
而且,不要以為這個科技股指數的成份股只有蘋果(Apple)一支。在該指數中合計占四分之一權重的三支“鐵桿”成份股——IBM、微軟(Microsoft)和英特爾(Intel)——的同期表現同樣遠勝于大盤。這三家公司上周都發布了財報。壞消息是,IBM和英特爾的財報數據顯示,科技企業的勢頭可能正在減弱。在經歷連續9個季度的擴張后,這兩家公司的季度營收增長幾乎都已陷入停滯。不可否認,這一點對英特爾比對IBM更重要,因為后者更重視利潤而不是營收。但IBM的稅前利潤只增長了不到1%,這是自多災多難的2009年之后增長最緩慢的一年。
相比之下,微軟幅度達6%的營收增長就顯得很搶眼了。業界進入設備升級周期,自然能給微軟帶來好處,但即便不算這方面的收益,微軟依然能夠從其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業務中壓榨出增長率,它的這一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上季度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數據中心軟件部門的快速增長,這塊業務現在占其銷售總額的四分之一。很多人不知道微軟涉足了這一行業,如果獨立出來的話,這塊業務可能價值700億美元。
您已閱讀68%(573字),剩余32%(2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