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經濟學家》(The Undercover Economist)第一版封面上印著一個通俗小說中常見的私家偵探形象。這是我提議的——反正也沒有人規定不行嘛。我當時幾乎沒有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一股潮流:經濟學家化身偵探。
考慮到經濟學家很喜歡圖省事做一些簡化問題的假設,這股潮流似乎不太可能出現。(假如福爾摩斯是經濟學家,他肯定會假設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是圓球形的,且它所處環境的摩擦力為0。)
不過,不管看上去可不可能,“司法經濟學”(forensic economics)已經出現。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出現在1994年。威廉?克里斯蒂(William Christie)和保羅?舒爾茨(Paul Schultz)注意到,在納斯達克(Nasdaq)市場,以1/8美元為最小報價單位的股價,實際上是以1/4美元為最小變動單位。結尾為1/8、3/8、5/8和7/8的報價非常少見。經過仔細核查,克里斯蒂和舒爾茨得出結論:這可能是做市的投資銀行相互串通的表現,目的是使買賣雙方的報價保持較大的價差。隨后,美國證交會(SEC)展開了調查,投資者對納斯達克提起集體訴訟,最終雙方達成庭外和解。
您已閱讀33%(486字),剩余67%(9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