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浪費所有人的時間。在美聯儲(Fed)被迫公布最新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的次日,美國銀行股指數收平——不管怎樣,整個華爾街都在談論那位從高盛(Goldman Sachs)離職的令人頭疼的南非乒乓球“退役運動員”。摩根大通(JPMorgan)的股價也收平。摩根大通在“通過”壓力測試之后,宣布了巨額的股票回購計劃并將提高派息。最引人矚目的“未通過”壓力測試的花旗集團(Citigroup),股價僅下跌了3%。
但花旗應該感到不公平。在美聯儲較長報告中的表格2上的低得可笑的數據表明,到去年第三季度,花旗一級普通資本充足率為11.7%,在接受評估的19家銀行中排名第六。在美聯儲假設的壓力情境下,在所有貸款類別中,除了兩項,花旗的預期貸款損失率基本上都與相關同行差不多。
這兩項貸款類別有必要受到更密切的審視。就第一項工商業貸款而言,在壓力情境下(表格4),花旗的貸款損失率為11%,盡管該行此類貸款中有85%屬于投資級別,比許多損失率更低的小銀行更為優質。花旗表現遠遜同行的第二個貸款類別是“其他消費者貸款”。在總額300多億美元的這類貸款組合(按照美聯儲定義)中,大約有三分之二是海外(大多是蓬勃發展的新興市場)消費者貸款。在假設的壓力情境下,這些貸款必定會損失殆盡,盡管在現實中,與北美相比,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零售貸款損失率更低或者持平。沒錯,拉美貸款損失率比北美高,但美聯儲甚至沒有費心針對世界的這個部分設計模型。
您已閱讀91%(609字),剩余9%(6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