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經濟學家很懂得如何抓住讀者的眼球,匯豐(HSBC)的簡世勛(Stephen King)便是其中的一位。日前,他在向匯豐客戶發布的策略報告中表示,“石油將是下一個希臘。”
這個論斷可謂簡單明了。在人們對希臘可能無序違約的焦慮減輕之際,油價飆升又對脆弱的經濟復蘇構成了新的威脅。原油價格已升至每桶125美元,個中危險可想而知:憤怒的英國卡車司機將堵住道路,整個新興世界因通脹失控而騷亂四起。然而,眼下要準確地預測事態發展——以及可能的后果——存在巨大的困難,甚至可能比預測希臘危機的結局更加棘手。這一點應當有助于我們看清目前真正的不確定性。
首先,關于目前油價為什么持續上漲,這個問題有待討論。油價今年迄今已上漲約16%。人們很容易就想到了伊朗及其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次要因素,即歐洲、英國、美國和日本都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正如簡世勛所指出的,如果紙幣的供應量不斷增加,那么相對于其他價值儲存工具(比如石油)而言,紙幣就會貶值——盡管某些央行官員堅稱量化寬松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之間基本上沒有關聯。
您已閱讀32%(459字),剩余68%(95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