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ECB)通過最新的三年期“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向銀行放貸5300億歐元,導致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增長到史無前例的水平,這引發了三種擔憂。這些擔憂并非全都是合理的。
第一個擔憂是,央行加大資金供應遲早會導致通脹。然而,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沒有實證證據表明,發達經濟體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與通脹相關。即便通脹歸根結底是一種貨幣現象——借用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話——經濟中流通的貨幣數量也取決于私人部門(尤其是銀行體系)有多迫切獲得資金。如果央行增加的資金供應,幫助商業銀行為更多的私人或公共消費和投資提供融資,使之超出經濟的生產潛力,那么的確可能加劇通脹。相反,如果對央行資金的需求反映出金融市場參與者的投資組合中風險較低的資產增多,那么,央行資金增加就不具有通脹效應,反而有助于防止通縮。
數據表明,市場參與者當前對央行資金的需求,并未反映他們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的意愿,而是反映他們難以從金融市場中融資,這是風險厭惡情緒普遍上升的結果。用央行融資取代市場融資防止了銀行債務的大幅收縮——銀行債務收縮將引發劇烈的去杠桿化,甚至可能導致信貸緊縮。歐元區的貨幣和信貸統計數據證實,歐元區不存在通脹壓力,同時總需求增長預計將是溫和的,甚至是負增長;而且在一段時間內將低于增長潛力。
您已閱讀37%(557字),剩余63%(93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