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第二輪紓困協議的曲折談判過程終于結束了。該協議的主要意義就在于達成協議。畢竟,很多市場參與者曾開始擔心,協議不會達成,而希臘將違約。因此,一些人對歐元解體前景的潛在后果感到擔憂,他們認為,歐元解體可能會讓雷曼(Lehman)破產及其后果看上去微不足道。
當然,紓困協議沒有解決希臘的問題。因此,人們普遍意識到,我們以后很可能再次為希臘擔憂。據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行的分析認為,希臘的風險在于:必要的競爭力調整可能通過一場更深、更漫長的衰退才能實現,這可能意味著,到2020年,希臘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將達到160%,而非紓困計劃設定的120%的目標。另外,這一過程可能“易出事故”。例如,4月大選后,希臘新政府可能要求就紓困協議重啟談判。
另外,如果未來幾年希臘果真實現了基本盈余,這將增強該國不遵守紓困協議的能力。對于全球股市和債市而言,這意味著什么呢?鑒于這些不確定性,或許考慮一下各種可能出現的情形是合適的。
您已閱讀27%(420字),剩余73%(11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