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鄧小平二十年前的“南巡講話”,兩點體會最深:一是鄧小平在中國推動了一場偉大的改革;二是這場改革迄今成就輝煌,但尚未成功。
中國改革的成就有目共睹。十多億中國人解決了溫飽,吃飯穿衣告別了短缺和憑票供應;中國經濟的總量和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大幅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此兩項,改革開放的進步性就無可否認。
改革為何能帶來巨大進步?這要看改革改了什么。改革前中國經濟體制的特征是“一大二公”,即最大限度地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并將經濟活動納入國家權力的決策范疇(國家計劃)。土地改革、沒收官僚資本、三大改造、統購統銷、戶籍制度、五年計劃、大躍進、人民公社等經濟領域的重大舉措,都圍繞著這一目標展開。
您已閱讀13%(295字),剩余87%(201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