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冷啊。昨日數據顯示中國進口增速下滑,令投資者打了個寒顫。投資者本希望中國這個“最后消費者”能讓世界免于陷入更嚴重的衰退。去年12月,中國進口同比增長12%,增速為兩年來最低。
不過,中國國內需求形勢可能并沒有那么嚇人。有人預測中國需求將會增長:以進口量計,原材料進口其實很強勁。去年12月,單月銅進口量達創紀錄的50萬噸,增幅接近50%;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長五分之一。原油進口量表現出類似的趨勢。誠然,這可能是中國貿易商在利用價格走低之機增加庫存。但這一事實說明,他們相信能夠把存貨轉售給國內買家。
畢竟,中國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大宗商品需求的主要推動因素。人們對于這兩個領域——加起來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半以上——出現崩盤的擔憂可能有些過頭了。去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約四分之一,持續的城市化應該會使之保持強勁勢頭。與此同時,房地產投資猛增三分之一。盡管中國政府急切想讓這種極快速的增長放慢下來,但它也擔心房地產市場崩盤。保障房項目正在向前推進。此外,只要通脹沒有失控(去年12月的通脹率估計為4%左右),政策制定者就仍可動用一些工具來防止衰退。購房限制措施和貸款上限都在放寬——去年12月的新增貸款額達到去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也即將下調,這應會解凍更多信貸。
您已閱讀77%(547字),剩余23%(16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