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歐元區不確定的未來今年將繼續給全球經濟投下巨大的陰影。的確,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擔憂,包括中國可能出現不那么“軟”的著陸、美國陷入大選前的癱瘓,以及意料之外的重大地緣政治沖擊。即便按照最樂觀的假設,全球巨額公共和私人債務仍將阻礙發達經濟體的任何強勁復蘇。但歐元區仍是脆弱性的最大來源。
解決這一問題并非易事。歐元區需要一部新的憲法,創建出強大、集權的財政和監管機構,并實現相應的政治一體化。一體化程度的明顯增強,或許意味著在經濟變得足夠發達之前,一些欠發達國家將被掃地出門。不幸的是,這樣一條道路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特別是對于核心成員國法國而言。
因此,唯一可行的中期解決方案,是對歐洲央行(ECB)章程的拓展性解讀,理想的情況,是從幾個外圍國家公共和私人債務的大規模重組開始。歐洲央行對于把錢投入無底洞而蒙受巨額損失感到擔心,特別是在沒有建立足以吸納損失的自動財政后盾的情況下,這是可以理解的。同樣我們也可以理解,德國對于不得不在未來的資本重組中承擔過高比例感到擔憂,更別提作為秘密解決方案,還要被迫忍受高得多的通脹了。
您已閱讀56%(464字),剩余44%(3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