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歐元區和中國——所奉行的政策,都可用一個令人生厭的委婉語來形容——“拖延時間”,這是政策制定者們所鐘愛的做法。政策制定者們始終避免做出艱難的決策,而對于解決其根本的經濟、金融和財政問題來說,這樣的決策是必不可少的。
美國已延遲了其財政整固,并回避了一些恢復潛在增長率所需的結構性改革——比如向基礎設施、教育、技術領域投資和改革能源政策。歐元區一直拒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其部分成員國已失去償債能力,并且無法在貨幣聯盟當中生存與發展。中國始終堅持人民幣匯率低估的做法,以支持出口和以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儲蓄率過高,消費則嚴重不足。
在上述三大經濟體中,政治方面的制約因素——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中國將在2012年底進行領導人換屆,而歐元區17國政府和聯盟無力實施連貫的政策協調,各國將相繼舉行選舉和政府換屆——使得領導人們避免艱難決策所引發的短期痛苦和政治代價,因為其收益只能在中期之內才能顯現。
您已閱讀49%(419字),剩余51%(44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