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女性參與會更好。嗯,理論上說是這樣的。諸如高盛(Goldman Sachs)、聯合國(UN)和麥肯錫(McKinsey)等機構的研究都表明,提高董事會中男女比例的均衡程度,有利于改善公司盈利狀況。這一理論進而鼓勵各國考慮為女性留出配額。最早采取行動的是挪威。該國規定,從2008年起,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比例必須達到40%以上。西班牙和法國緊隨其后,分別制定了2015年和2017年的目標。德國和英國也正考慮出臺類似舉措。歐盟(EU)則要求企業采取自愿行動,但假如企業沒有領會個中真意,歐盟也可能考慮強制性措施。那么,當經濟處于波濤洶涌的退潮期時,負責掌舵的女士們表現如何呢?答案并非一目了然。
以英國為例。富時100和富時250兩大指數的成分股公司中,共有13家公司由女性首席執行官掌舵。在過去一年里(截至12月22日),以總體回報水平衡量,其中有7家公司的表現勝于富時全股指數(FTSE All-Share)。這是平均而言。
在歐洲進行類似的分析就比較困難了。法國CAC 40指數的成分股公司中,沒有一家由女性掛帥。該國最知名的“火炬手”是阿海琺(Areva)的羅薇中(Anne Lauvergeon)。她已于7月離職,繼任者(男性)則迅速宣布了數額龐大的資產減記措施。在德國,伊奈斯?科爾姆瑟(Ines Kolmsee)掌管著鋼鐵冶煉公司SKW Metallurgie,但令人遺憾,這家公司的表現遜色于大盤指數CDAX。
您已閱讀75%(613字),剩余25%(20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