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個時候,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甚至突尼斯的領導人基本上都還沒有什么理由擔心自己的政權。穆罕默德?布阿齊茲(Mohamed Bouazizi)在去年12月自焚的事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這四個國家的1.2億民眾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許多人來說,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亞目前有了新的領導人;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看起來也越來越不穩定。阿拉伯獨裁政權垮臺可能會使該地區的生活水平和經濟表現得到提高,但這需要一段時間。
大多數爆發革命的國家依然不穩定,即便是那些希望“阿拉伯之春”將最終促成經濟開放的人士(外國投資者早先發現很難就此展開談判)也不應對這一點感到意外。從今年年初到“阿拉伯之春”局勢最緊張的時候,埃及信用違約互換(CDS)息差擴大了85%。
自那之后,隨著開羅政治緊張局勢再次加劇,埃及的CDS息差進一步上升了40%。在騷亂期間幾乎翻倍的巴林CDS息差則進一步上漲了8%。一些阿拉伯國家有資源可以倚仗。在爆發革命前,利比亞的石油產量占到全球的3%。利比亞革命將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er Gaddafi)趕下了臺,但也導致該國石油生產幾乎完全中斷,不過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National Oil Company)現在表示,產量已經恢復至平時約一半的水平。
您已閱讀74%(561字),剩余26%(20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