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對擬議中的歐洲新憲法投了否決票,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盡管他可能是基于錯誤的理由做出這一決定的。正如人們反復地解讀的那樣,卡梅倫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嚴重影響,一方面顯然是為了迎合保守黨后座議員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說是為了迎合倫敦金融城的需求。目前還很難說擬議中的新憲法原本是會促進亟需的銀行業改革,還是會影響倫敦金融城的合法利益(倫敦金融城是英國最大的出口創匯者和就業源泉)。但由于歐盟(EU)多年來一直在朝錯誤的方向蹣跚而行,因此我們早就該在某方面與之劃清界限,而且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機會。
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和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反復說的一句話是:“沒有歐元就沒有歐洲。”這是一個毫無新意的謊言,帶有幾分欺騙性的深奧,目的是讓沒有參與歐元項目的人感到尷尬。希臘神話中的歐羅巴(Europa)是一位美麗的公主。宙斯(Zeus)化身一頭白色公牛來到歐羅巴身邊并帶走了她。中世紀早期的經院哲學家將她的名字與歐亞大陸西端聯系起來。盡管征服者們做出了一次次努力,但歐洲從未長期被一個國家統一過。最接近統一歐洲的是以日耳曼人為主體的神圣羅馬帝國。一個著名的說法是,神圣羅馬帝國“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不是一個帝國”。
我不是一個典型的歐洲懷疑論者。我父親出生于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我母親出生于該國臨時首都考那斯——當時維爾紐斯被波蘭占領。我的靈感來自于更重視懷疑精神和經驗主義的歐洲思想家。另外,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寧愿把度假地選在歐洲大陸。這些個人細節本身未必具有決定性意義。曾在1964-70年為英國威爾遜(Wilson)政府擔任顧問的匈牙利經濟學家尼古拉斯?卡爾多(Nicholas Kaldor)和托馬斯?巴洛夫(Thomas Balogh),就是以反對歐盟而著稱(盡管當時英國政府申請加入歐盟的努力并沒有獲得成功)。他們擔心,歐盟會成為社會主義規劃的障礙。實際上,事實已經證明,它更是真正的自由市場改革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