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至1991年兩個證券交易所和一個報價系統(兩所一網)的建立,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安排的形成,是中國證券市場初期具有決定意義的制度創新。而這種制度安排,在前臺更多地是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而中央政府卻只是幕后的推動者和認可者。這和中國改革由下而上的路徑依賴有關,也和當時的政治與意識形態背景有關。
總的來說,到1995年為止,中央政府只是被動地針對證券市場的具體問題予以干預。直到1996年,中央政府才積極主動地全面介入證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發展的主導力量,這標志著全國統一的證券市場體系開始構建,同時中央政府也開始以它的監管機構為代表,正式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主體之一。
回顧這一段歷史,如果說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到1992年深圳的“8.10風波”,在此期間地方政府主導的證券市場因為各種利益主體的私利驅動和局部利益的局限,加劇了市場動蕩和社會風險,從而促成了中國證監會的成立;那么在1992年中國證監會成立到1998年間,盡管中央政府摸索著開始嘗試調控市場,但是行政計劃的慣性、地方政府的軟性抵制以及市場“看不見的手”的自有力量,使得政府監管機構的行為始終表現得像一只笨拙的手。
您已閱讀12%(501字),剩余88%(36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