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柏林墻的倒塌。它讓德國問題重新回到國際議程上。德國重新統一的前景,讓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鄰國感到不安。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ois Mitterrand)發現了一個阻止德國掌控歐洲的方法:象征德國實力的德國馬克,必須被某種歐洲單一貨幣吸收。上世紀90年代初期,情況很快變得明顯:法國同意德國重新統一的前提將是實現這一點。
在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調整自己在歐元區債務危機上的立場之際,她明白,多年辛苦獲得的成就正面臨前途未卜的局面。建立貨幣聯盟是戰后許多西歐政界人士的抱負,其中包括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科爾希望建立一個政治一體化的貨幣聯盟。1990年春天,他向密特朗做出讓步,同意把這些問題分開討論,以避免法德不和給德國統一蒙上陰影。結果就是1993年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Maastricht treaty)。貨幣聯盟成為現實,但在德國政治聯盟愿景中居于核心位置的財政聯盟沒有成為現實。這種結果距離德國的愿景有很大距離。
債務危機引發了一個學習過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只有歐元區實行統一的財政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實行統一的社會政策,歐元才會生存下去。只有負債累累的國家承諾執行嚴格的預算紀律,盡力將貨幣聯盟轉型為一個“穩定聯盟”,援助國公眾才會接受對負債國進行轉移支付。
您已閱讀30%(571字),剩余70%(131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